台灣第一香的西港慶安宮己丑年香科活動,連日來,除了來自全省各地分靈的鯉魚令均專程返回慶安宮參與﹁鑑醮﹂,以增強神力,並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來參拜祈福。 〔168【一路發】電子報特派員林福來報導〕台灣第一香的西港慶安宮己丑年香科活動,連日來,除了來自全省各地分靈的鯉魚令均專程返回慶安宮參與﹁鑑醮﹂,以增強神力,並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來參拜祈福。
 西港慶安宮總幹事張秋東指出,慶安宮座落於台南縣西港鄉,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,自古以來,傳說西港慶安宮為地理風水上的﹁鯉魚穴﹂。
 其中,﹁西港仔香﹂,由台南縣西港鄉慶安宮主其事,每三年一次的作醮已具有二百多年的歷史,遶境歷史。
 張秋東總幹事說,西港慶安宮三百餘年之歷史,經過六次之重修重建,七十五科之香科醮典,迄今,已延續了二百二十五年。
 西港慶安宮創建,遠溯自西曆一六六一年,清順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,當年延平郡王鄭成功,為驅荷逐寇、反清復明,率兵由鹿耳門北線尾登陸,並隨奉天上聖母,入台後,安奉於媽祖宮以祈神靈之庇佑﹔其後,即派兵順水路入西港駐紮,隨身恭請境主公、中壇元帥,以作庇護。
 張秋東總幹事表示,據先代傳述,其時兵士中有一位大陸堪輿家,頗諳山川地理,鑑賞本宮現址為鯉穴聖地,鍾靈毓秀,如能於此建廟奉神,必可﹁彰顯神威﹂、﹁護佑萬民﹂等語,當時地方先賢有識之士聞此之言,隨即集資楚楚建立神壇,供奉境主公、中壇元帥諸神,以作晨昏之膜拜,時在康熙年間,是為慶安宮建立之緣起 。
 乾隆四十九年,歲次甲辰,始由八份懿德宮首創第一次甲辰香科之醮典,並制三年為一科之定例,相繼延續十三科,至嘉慶二十五年庚辰香科。
 迨至清道光年間,由慶安宮接香科,天上聖母請旨玉皇上帝恩准欽命代天巡狩十二瘟王﹁子年張、丑年余、寅年侯、卯年耿、辰年吳、巳年何、午年薛、未年封、申年趙、酉年譚、戊年盧、亥年羅﹂等十二瘟王降臨慶安宮,輪值主持建醮遶境進香,並明定辰、戌、丑、未為建醮科期,三年一科,週而復始,迄今從未間斷。
 創建後的慶安宮,由西港仔街、瓦厝內、南海埔、堀仔頭和茄苳腳等﹁五角頭﹂共同管理。廟地原先是一個凹塘,有一次從凹塘當中不斷湧出大量的清澈的泉水,而且有許多的鯉魚在水中騰游滾躍,堪輿家認為這裡地佔﹁鯉魚穴﹂。
 張秋東總幹事強調,民國六十年慶安宮舉行重建上樑大典時,竟拍攝到一對鯉魚幻影顯現在香環之上,自此之後,慶安宮的鯉魚令旗成為全省信徒競相乞求供奉的聖物,每到王醮舉行之前,發散各地的鯉魚令都會被請回慶安宮鑑醮,順便增強神力,是西港仔香的一項特殊風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8889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