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168【一路發】電子報特派員林福來報導〕台灣第一香的西港慶安宮繼基隆﹁雞籠中元祭﹂之後,獲文建會指定為第二個國定民俗活動,也是台南縣第一個具國家級認證的國定民俗活動。
 台南縣政府文化處長葉澤山提報西港刈香、鹽水蜂炮、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等三項,爭列文建會指定國定民俗。
 其中,台灣第一香的西港慶安宮_西港刈香先獲文建會審議通過,並以﹁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﹂、﹁人民重要信仰儀式,顯示藝能特色﹂、﹁民俗藝能之發展與變遷,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,且影響人民生活﹂等三項理由,獲得文建會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活動,慶安宮為其保存團體。
 西港慶安宮總幹事張秋東指出,慶安宮座落於台南縣西港鄉,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,自古以來,傳說西港慶安宮為地理風水上的﹁鯉魚穴﹂。
 其中,﹁西港仔香﹂,由台南縣西港鄉慶安宮主其事,每三年一次的作醮已具有二百多年的歷史,遶境歷史。
 張秋東總幹事說,西港慶安宮三百餘年之歷史,經過六次之重修重建,七十五科之香科醮典,迄今,已延續了二百二十五年。
 乾隆四十九年,歲次甲辰,始由八份懿德宮首創第一次甲辰香科之醮典,並制三年為一科之定例,相繼延續十三科,至嘉慶二十五年庚辰香科。
 迨至清道光年間,由慶安宮接香科,天上聖母請旨玉皇上帝恩准欽命代天巡狩十二瘟王﹁子年張、丑年余、寅年侯、卯年耿、辰年吳、巳年何、午年薛、未年封、申年趙、酉年譚、戊年盧、亥年羅﹂等十二瘟王降臨慶安宮,輪值主持建醮遶境進香,並明定辰、戌、丑、未為建醮科期,三年一科,週而復始,迄今從未間斷。
 其中,西港慶安宮由西港仔街、瓦厝內、南海埔、堀仔頭和茄苳腳等所謂﹁五角頭﹂共同管理,創建於康熙五十一年(西元一七一二年)。
 台灣第一香的西港慶安宮刈香遶境活動,俗稱﹁西港仔香﹂,起源於乾隆四十九年(西元一七八四年)八份姑媽宮甲辰科的香科遶境,道光三年(西元一八二三年)第十四科起由慶安宮接辦,道光廿七年(西元一八四七年)因重建廟宇落成而舉行首科王醮,開始有王船祭典,並擴大遶巡香境,香境含九十六村鄉,為﹁台灣第一大香﹂。
 張秋東說總幹事說,﹁西港刈香﹂分﹁刈香遶境﹂及﹁王醮﹂兩部分。
 尤其,刈香遶境場面浩大,範圍遼闊,參與的陣頭多為各村庄自組的陣頭,包括:已登錄為縣定傳統藝術的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、佳里三五甲鎮山宮八家將,以及金獅陣、天子門生、鬥牛陣、跳鼓陣、車鼓牛犁陣、五虎平西陣等。
 張秋東說總幹事表示,﹁王醮﹂則由道士團進行,近年來,慶安宮均邀請道長陳榮盛主持醮典,除了道士團的科儀外,﹁王府﹂內有﹁王府行儀﹂,主軸則是王船祭典,壓軸的燒王船,則由香境各庄庄民合力齊拉到南海埔曾文溪畔舉行,恭送千歲爺回天庭繳旨,場面盛大。台灣第一香的西港慶安宮繼基隆﹁雞籠中元祭﹂之後,獲文建會指定為第二個國定民俗活動,也是台南縣第一個具國家級認證的國定民俗活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8889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